在《大决战》中,苏青一改往日形象,饰演从普通农村妇女转变成坚毅革命者的王翠云。
她穿着沾满泥土和鲜血的棉袄,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连鼻子里都沾满了灰,这是电视剧《大决战》中王翠云的形象。相较于以往古装剧、都市剧中面容姣好的女性角色,苏青在《大决战》中用男士色号的粉底与特效妆,来展现战场中最真实的人物形象。她坦言,在拍摄的过程中,几乎没照过镜子——她并不在意自己的荧屏形象,她所在意的是如何更加贴近人物,因为她“爱角色胜过爱自己”。“很自信的说,一直没觉得自己会为角色外表焦虑。尔晴如此,王翠云也如此。”
■从“小情小爱”到“顶起半边天”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中的进步女性陆若文,《胜算》中妩媚娇美的蔡梦,《刺》中的职场女魔头韩晓婷,以及还未播出的《天龙八部》中俏皮可爱的阿朱,饰演这些性格、形象迥然不同的角色,是苏青作为青年演员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体验。“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与挑战。曾经也说过爱角色胜过爱自己,偶尔不坚定时,我也会提醒自己。”
在《大决战》中,饰演从普通农村妇女转变成坚毅革命者的王翠云,对于苏青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山东军嫂王翠云为了寻夫,与一群妇女勇闯关东,临时成立“山东军属支前担架队”并担任队长,在战场上一边救死扶伤,一边寻找丈夫。观看《大决战》时,观众很难相信这个灰头土脸、勇敢质朴的王翠云的饰演者竟是演员苏青。
“王翠云起初的‘闯关东’是出于‘小情小爱’。”苏青说,王翠云想寻找自己的丈夫,但途中老乡的牺牲,让她更加明白丈夫武雄关参加革命的意义。直到武雄关在战场上牺牲,王翠云背着丈夫离开时,“一股力量从她身体里钻了出来,她接力了丈夫的信仰、责任与使命。王翠云代表的支前民工女性群体传递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精神气概。”苏青在塑造角色时,精准把握住了王翠云不同阶段的特征:作为妻子,她将与丈夫分离时的不舍、悲痛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支前民工女性代表,她拥有坚定的信仰,有着“顶起半边天”的气概。
■背着武雄关前行最难忘
导演高希希介绍,《大决战》在主题上做了两层架构,一层是将“为谁而战”的问题说清楚,另一层是展现过去较少作为重点表现的“老百姓用推车推出了胜利”。苏青所饰演的王翠云,就是宏大历史下鲜活的个体之一。
以王翠云为代表的支前民工是三大战役中的特殊存在,他们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车推等方法,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治。为了演绎出支前民工最真实的状态,苏青做了许多准备,“很大的挑战是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以及对支前民工这个群体的了解,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来了解他们。了解到解放战争中老百姓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是伟大的。导演和编剧老师给了每位演员和幕后团队无比的信任,有了信任我们才更有信心去表达。”
拍摄《大决战》时,让苏青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王翠云在战场上背起牺牲的丈夫武雄关前行。“这场大戏拍摄不容易,分了很多场地拍摄。在战场上武雄关牺牲后给他戴帽子的那场戏,拍了两遍,最开始没有戴帽子,我内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时马上天光就没了,天一黑什么都拍不了,现场很着急,我提议再来一条。”最终,剧中呈现的是苏青所要求重拍的那条。苏青说,背武雄关近景那场戏,拍摄那天天空一直下雨,可当她背起武雄关向前走时,雨正好停了,他们这场杀青戏圆满完成了,“真的很美妙”。
■妈妈的夸奖是来之不易的
剧中的王翠云泼辣、勇敢、智慧……很多人问,生活中的苏青,和王翠云有没有相似之处呢?对此苏青表示,自己接下来的角色,有些是相差很大想挑战,有些是似曾相识被吸引,王翠云是后者。
“我很喜欢户外运动,很有幸因为爱好拍摄了一档户外综艺节目。2018年初我邀约几位好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我们一起潜水、冲浪、攀岩、高空跳伞,记忆深刻。”正是这份勇敢,让苏青和王翠云在观众心中慢慢重合,才有了角色的成功。如果可以跨越时空对话,有什么想对王翠云说的话?面对这个问题,苏青坚定地说:“你们是伟大的!我们定会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
演尔晴,被全网骂惨;演王翠云,又虐哭观众。王翠云朴实的样子,已经让观众忘记了《延禧攻略》里的苏青是什么样子,这体现了她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大决战》播出后,苏青的好友对她说:“没想到你会拍这类题材的戏。”苏青的母亲也对她此次的表演赞不绝口,“我妈妈很少夸奖我,这个王翠云她是赞不绝口。”苏青说她的内心是开心的,“让大家看到了不同的一面”。苏青很愿意通过不同角色的演绎,让大家看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
“接下来,还是希望尝试一些立体又有能量的角色。”苏青笑着说,“剧本扎实,主创优秀,项目又能相中我的剧,一定得去”。眼下,刚刚参加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苏青,闲暇时都在看剧本、健身。“新剧留一个悬念,等播出会提前与大家分享。”
本报记者 韩平 R37 实习生 余昭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