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第40期总第2054期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关闭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
第2054期·A01 新闻报道
《大国建造》呈现震撼的视听之美
2022-12-02 12:18:53

《大国建造》总导演潘敏(左)、总撰稿喻江(右)在珠海采风时,拜访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资深撰稿操刀 “神仙文案”又“上新”

“日月为眸,江山为脉。建造一如笔墨,落笔万物山河。鱼群游过百川,灯火如海;马匹踏遍千山,如浪蜿蜒;飞鸟掠过万家的屋檐,也飞入时光的桑田。沧海一愿,大国的建造,像纵横的歌赋,拨动亿万根心弦。”

在总台《新闻联播》主播刚强磁性嗓音的娓娓道来中,《大国建造》第二季大幕开启。很多观众惊喜地发现:“央视神仙文案”又有了“新篇”。

建筑,常常让人联想到理性、规则、严谨,钢铁的冰冷、水泥的灰度,《大国建造》的解说词,却让这部工业题材纪录片,有了如歌的旋律、如诗的浪漫,有了艺术的唯美、文化的底蕴。

喻江——两季《大国建造》总撰稿、三季《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学统筹、一季《航拍中国》撰稿,她的文字也随着这些经典纪录片,成为观众频频抄录进笔记本的金句。

担任《大国建造》总撰稿,喻江读了不少大部头著作。库哈斯、安藤忠雄、王澍……聊起这些知名建筑师,她侃侃而谈,却笑言“其实也没有多深的研究,就是别写错了,让专家们看笑话”。

创作《大国建造》第一季时,喻江曾跟着导演组去采风。“我们去了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看着建筑上的墙绘,她说,“这多像当年的敦煌的壁画,这就是雷神火神的铠甲。每一笔,都是对生命的爱。”在珠海,她见到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他把全部生命扑在这座桥上,10年瘦了40斤”;考察深中通道项目时,她第一次看见壮观的海底沉管,“我说祖国最伟大的心跳就在这里”。

“用一种天地视野和时空景观来描绘大国的建造。”她说,“自从喜马拉雅跃出海面,建造就开始了,就有了天地一脉。生命的山河继续建造历史、文明与国度。楼宇成山,路桥如海。建筑者的创造,就是天地一脉生动的表达。向他们致敬,就是写出他们在大视野里的位置。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他们不是星辰,他们就是天空。植物有名字,星星也有名字,天空和大地甚至都没有名字,但他们承载、创造了一切。”

这是一场致敬。“我想要用文字打造一个殿堂,把这些美好的人和事捧出来,让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像珍珠一样被大家珍惜。”这样的解说词正是节目组的初衷,为中国建造,描绘出有呼吸感的、有温度的词句。

柔化刚性线条 让建筑带上“文气”

纪录片时长宝贵,对于喻江来说,“哪怕只给我几个字的空间,我也努力把它最美的部分表达出来”。讲深中通道,她写“此刻的伶仃洋,最懂丹心”;讲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她写“江山如画,又增加了两座山”;形容拉萨的建筑,她写“因为经典,点睛文明”;讲大唐芙蓉园,她写“芙蓉的花瓣,就是时光的斗拱”;讲杭州亚运会射击馆,她写“不远处流淌的富春江,流入此刻的山居”;讲兰州奥体场馆,她写“像黄河蜿蜒入海,像敦煌飘带飞天,将玫瑰、郁金香、百合这些不同花样的场馆连接起来,寓意丝绸之路舞动的姿态”。

在有限的解说词中,尽可能去致敬建筑链接的自然、历史与文明,这是喻江的目标。查阅资料时,她发现,“每一个建筑师都在用他们的建筑表达自己跟天地的关系。这是魂魄。脉搏来自天地,心跳经过你我。万物同在光影的宫殿。”

最让她感动的,是宋代将作监李诫奉皇帝敕令编修、被誉为中国建筑研究界开山鼻祖的《营造法式》。“从没有人把建筑只是当作盖房子,我们祖先最早盖房子,都是要从天上引一束光,包括故宫也是从北极星上引了一束光,画了一条中轴线,再盖房子,所以建筑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神圣的,是充满敬意的。注目,就是注目礼。”

文气流淌,以独具特色的汉语之美、文化之美,柔化了大国建造刚性的线条,让冷硬的建筑带上暖意,可亲可感,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气韵生动,底气夯实。

心为笔情为墨 致敬中国建设者

为了写出建筑的生命和呼吸,喻江会查阅大量资料。看似简单几句话背后,是大量时间和心血。

写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她一天半没动笔。什么是中微子?研究许久,才定下“以不存在的方式存在的宇宙顶流”这样简洁、精准又时尚的表达。

写“全球首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的奇迹”——南钢高炉迭代,她了解到,南钢缘起于攀钢。“必须要写三线建设,‘三个石头一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但是他们竟然创造了世界纪录。”

50多年的历史跨度,被浓缩进几句话——“十九冶,为攀钢而生。1970年,攀钢一号高炉熔铸出这支西部铁军‘世界高炉建设之王’的荣耀,从此,传奇不熄……青春的容颜,只是换了名字。一样深情,一样清澈。”

钢炉里火花四溅,让喻江深深感动,于是就有了“在人类探索火星的时代,一代代建设者,在时光的熔炉,度过火星四射的年代……一如两代高炉之间,心的传承。悄然无声,大地震动。”

“中国的建设者才真正是这部片子的灵魂。赤子之名,以烈火写丹青。”喻江说,他们值得无限赞美,又普遍讷于言辞,“所以我要努力去赞美他们,如果不好好写,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们”。

主创团队拍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时,为建设者和当地人的深情所感动。我们都知道阿克苏的纸皮核桃好吃,却不知道它们虽在天山脚下,但每到春天也会干旱缺水,夏天时又会发生山洪。正在修建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就是调节当地用水的。

“三年来,附近的农民和工地的建设者们已经是朋友了,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做手抓饭送到工地上去,顺便打听这个大坝要多久能建好!”制片人、总导演潘敏回忆说。

当在节目中畅想4年后,水利枢纽工程修建成的时刻,就有了这句,“到那时,当阿克苏的纸皮核桃,被运送到五湖四海的每一双手上,一起送达心田的,还有天山的雪,大美的新疆。”

用心去倾听,用情去描摹,用最有力量的字词去诠释,将建设者的坚忍、勇毅、奉献、大爱,深深刻印在观众心底。

《大国建造》的主创团队,用震撼的视听之美谱写了中国建设的动人诗篇。

主题歌有深意 “大国建造”青山看见

除了是一名撰稿人,喻江还是一名词作家。她为总台《感动中国》《第一时间》《经典咏流传》等品牌栏目以及《金砖之国》等纪录片都写过主题歌,为《国家宝藏》的国宝金嵌珍珠天球仪写过《一念星空》,为热播影视剧创作过《左手指月》《天地无霜》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国建造》的主题歌《青山看见》的歌词,也是出自她手。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她觉得文字和建筑同样神圣。“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当他写下那一笔的时候,天地就已经很感动了。我觉得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建筑,三点水是一条江,宝字头是一个屋檐……字有眼睛,每一个笔墨都是景观。每一个建筑也都是有象征性的,为什么我们中国建筑会说歇山顶,就是屋顶上可以歇下一座山……所以我从汉字的每一笔上面去表达尊敬。”

“这首歌里其实埋了很多的梗”潘敏透露说。歌词“提手邀日月,宝盖化屋檐”,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人,联想到手。这部纪录片中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双手打造了一座座超级工程,足以铭记史册,“他们真的是用心和手来建造国家,建设这伟大的时代。”她感慨地表示道。

《青山看见》这首歌从第一季延续到第二季,词句间的故事在续写。“提手邀日月,宝盖化屋檐”。潘敏说,“我们拍的很多大型建筑,就是在盖那个屋檐。”在第二季第一集《因势赋形》中,建设者们在一个个大国建造的屋檐上再现奇迹,它们是以钢筋为骨的“燕尾檐”,是以钢架铸魂的“木棉花”,是谱写人与自然和谐之曲的“草原顶”……

这首歌的歌名叫《青山看见》,喻江说,“有时候坐飞机,从空中俯瞰群山,你会好奇大山里都有什么?是成千上万人的十年、终生、数代建起来的桥梁、道路、大坝。江河之上,云朵之下,那些被河流、鸟儿、树木认识的人的名字,都应该被光线书写。青山都会看见。所以歌词以‘出将天外,又入相到人间’开始,致敬那些伟大的建设者‘身披锦绣,绣满春秋五千。’赞美他们‘用生命写誓言,以千年为标点,只为与你相遇,撇捺间。’谢谢谭维维的深情演绎,唱出了这样的敬意。”

“一竖两点,情字浮现;赤子的心,青山看见。”建设者们用心用情建造超级工程,纪录片主创团队也用赤子之心克服了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了拍摄制作工作,他们有的为了确保进度连续3个多月没有回家,有的在外拍摄时间长达120天,有的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得不中途退出……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降低制作精品力作的准绳,仍高质高量讲好了“中国建造”的故事,他们和建设者们同样值得点赞。

《大国建造》第二季凭借超高的制作水准和极致的视听体验,从不同维度见证了中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的转变,用无比震撼的视听之美,将“大国建造”的实力与自信,让我们看见,让世界“看见”!(下) 

本报记者 沈玉 孙莲莲 C49 C43

    版面导航
    ×

    先点击

    再“添加至主屏幕”

    往期 节目单 目录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