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第40期总第2054期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关闭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
第2054期·A01 新闻报道
《诗说魏晋南北朝》·生子何如孙仲谋

吉林师范大学侯海荣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

2023-08-09 09:32:51

翻开史书典籍,孙权的一生是命途多舛的,也是自强不息的。他自幼丧父,未及成年又失去了兄长的保护。于是19岁的少年羽翼未丰,便匆忙肩负起江东兴亡的重任。幸运的是,孙权犹如一块璞玉,在时代的洪流中,在人生的磨砺中,不断被打磨、被洗涤,依靠父兄打下的基业,孙权举贤任能,治理有方,最终赢得了江东父老的信任与爱戴,成为一代雄略之主。于是东汉末年的三分天下,便有东吴的一席之地。

面对劲敌曹操与刘备,孙权将会施展出怎样的才华与谋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慨叹,最早又出自何人之口呢?

《示儿二首》其一

宋 谢枋得

门户兴衰不自由,乐天知命我无忧。

大儿安得孔文举,生子何如孙仲谋。

天上麒麟元有数,人间豚犬不须愁。

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雠。

■爱国诗人对儿子的期许

南宋诗人谢枋得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当谢枋得听说南宋覆灭了,他披着麻衣,穿着草鞋,每天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痛哭流涕。元朝统一全国之后,开始大力收买南宋旧臣。在向元朝朝廷举荐的22个人选当中,谢枋得排在第一名。可是谢枋得5次拒绝。后来,谢枋得被迫北上,绝食自尽。

谢枋得在这首诗中,对儿子们有哪些期许?首先,谢枋得在诗中,给我们回忆了历史上两个有名有姓的人,“大儿安得孔文举,生子何如孙仲谋。”“孔文举”是孔融,“仲谋”是孙权的字。

谢枋得说过了孔文举,说过了孙仲谋,接着作者用了两个借喻。“天上麒麟元有数,人间豚犬不须愁。”“麒麟”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祥瑞之物,民间有“麒麟送子”这一说法,也有“麟儿”“麒麟儿”这样的美称。对于又聪明又有出息的男孩,通常被呼作“吾家麒麟”。“豚犬”呢?“豚”是猪,“犬”是狗,像猪狗一样,不用说,不是草包就是废物,总之,不争气、不成器。

谢枋得希望自己的儿子,如果像孔文举,不错,如果像孙仲谋,也不错。如果能生个珍贵的麒麟儿,更不错。可是这些都求之不得。谢枋得说,如果自己的孩子真是豚犬一般,什么也不是,那也没辙呀。不过,不管怎样,“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雠。”谢枋得嘱咐儿子们,务必诗书传家,进德修业。

尽管在这首诗中,谢枋得给我们表现出门户兴衰、乐天知命的这样一种旷达,不过在历史上,谢枋得两个儿子都非常了不起。

“生子何如孙仲谋”为什么生个儿子要向孙权看齐?这是诗人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要追溯到濡须口之战。在濡须口这个地方,曹魏和东吴一共打了4回。

■足智多谋退曹军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挥师南下,饮马临江,在濡须口驻扎下来。这一次,曹操可是号称40万大军。孙权是如何应对的呢?在这一战的前戏部分,孙权命令一员虎将挑选100多人夜袭曹操的核心大营。黑灯瞎火的,曹兵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迅速斩翻好几十人。这仅仅是热热身,挫一挫曹军锐气。随后,两军进入相持阶段。有一天,曹操派遣水军夜晚突袭,来到孙权的阵前探营。可是,很快就被孙权的人瞄上了。不大一会儿,孙权的兵就围上来了。结果,曹军被俘好几千人,掉水里淹死好几千人。接下来,曹操下令高挂免战牌,由进攻转向防御。

有一天,孙权借着晨雾,乘着战船来到了曹营这边。曹操一声令下,给我射!曹操的弓箭手顷刻之间,弓弩齐发,“嗖嗖嗖”就向孙权的战船猛射。转眼间孙权的战船一边就被射成了“刺猬”,差点就要侧翻。就在这个时候,孙权急中生智掉头,箭又继续“嗖嗖嗖”射向了战船的另一边。两边一平衡,稳当了。是不是越听越像草船借箭?正是这个段子被罗贯中先生移花接木,移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孙权的战船安全返航,美滋滋回家了。

曹操望着东吴的船队禁不住感慨地说,看人家老孙家的孩子,生儿子就得生孙权这样的,哪像刘表那些儿子,不成器。原文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后来,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上8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孙权在提醒曹操见好就收,赶快撤吧!可是光这几个字,孙权还觉得不够劲儿,于是在背面又附上8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潜台词是说,你要是没死,我就不得安宁。

曹操一琢磨,东吴的水军真不是盖的,这枯水季节都不好对付,如果到了汛期,那就更捞不着便宜了。于是无功而返。就这样,第一次濡须口之战轰轰烈烈开场,草草结束。

■继承人中孙权表现最突出

在历史上,曹操、刘备本来是和孙权的父亲一辈儿的。如果我们数一数三国乱世的继承人,无疑孙权的表现最为突出。

先说曹操的儿子曹丕。人人都心知肚明,曹丕能成为曹魏的开国之君,那是因为曹操已经把路铺好了,曹丕不过给父亲开创的帝业完成了一次加冕的典礼。

再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刘阿斗。虎父无犬子,这个遗传规律在刘禅身上彻底失效。

再说孙坚的儿子孙权,年少成名,孙权父亲阵亡那年,孙权才9岁,是孙权的大哥孙策带着弟弟孙权走南闯北。后来哥哥孙策遭人刺杀,孙权接过了哥哥的班,孙权接班的时候,虚岁19岁。当孙权的哥哥一死,孙氏集团内忧外患、地动山摇。可孙权不仅迅速担起了东吴政权的千斤重担,而且很快站稳脚跟。

■大丈夫能屈能伸

孙权是一个很难被概括的人。我们回溯历史,濡须口之战体现出孙权有勇有谋;夷陵之战又反映出孙权能屈能伸。

有人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曹操打孙权容易理解。刘备怎么也打孙权呢?刘备不是孙权的妹夫?孙权的确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孙权这个妹妹可不是平常的女流之辈,她刚强、勇猛、侠女范儿。当时和孙夫人一起过去的,光是婢女就100多人。但见这些婢女一个个杏眼圆睁,柳眉倒立,手持利刃,守卫在孙夫人左右。这不像服侍的婢女,分明是贴身保镖。《三国志》记载说,刘备在湖北公安屯兵的时候,曾经一度狼狈不堪,因为刘备有三怕:“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刘备,北边怕曹操,东边怕孙权,家里怕老婆。所以刘备和孙夫人这桩婚姻和爱情无关。

第二个问题,孙权、刘备不是曾经组成过战略联盟,怎么就成了对手呢?事实上,夷陵之战的前两年还爆发了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带来3个直接的后果:第一,关羽死了。第二,荆州丢了。第三,10多年的孙刘联盟破裂了。所以这一回刘备拿出拼命的架势,要和孙权死磕到底。

此时的孙权又将如何应对?孙权连续放出两个“大招”。第一招,向蜀汉低头。当刘备正式宣战,孙权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打就不打,这体现出孙权对风险的预判能力。接下来孙权派出外交大使,向蜀汉求和。可是这个时候的刘备铁了心,油盐不进。眼看求和没戏了,当时的东吴不仅面对的是刘备大军的进攻,还很可能遭到北边儿曹丕的捣乱。这个时候的孙权迅速调整策略,他一看蜀汉这边压不住,就要迅速地把曹魏这边稳下来。

接下来第二招,向曹魏称臣。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了,所以,向曹魏称臣就是向曹丕称臣。东吴的大臣们不乐意了,东吴做出这样的低姿态,面子往哪儿放啊?后来曹丕得寸进尺,要求吴国进贡,孔雀、象牙、珍珠、翡翠等奢侈品。东吴的人都气坏了。可是孙权心里想的只要曹丕不惹乱子,要什么给什么。孙权始终清楚哪头大、哪头小,向曹丕称臣不仅是无奈之举,更多的是权宜之计。

以上这两拨操作,向蜀汉低头为的是防风险;向曹魏称臣,为的是“买保险”。总之,保住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慧眼识人选良将

夷陵之战对吴蜀来说都是双方不敢掉以轻心的一场大战,孙权怎么用人至关重要。当时东吴有四大家族,陆、顾、朱、张,在这四大家族当中,最风光的是陆氏。孙权大胆起用了陆氏一个年轻的将领,名叫陆逊。

陆逊21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孙权的幕府,孙权一看陆逊是个人才,就把侄女嫁给了陆逊。到了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正式任命陆逊担任大都督。如果论资排辈的话,陆逊是小字辈,这在当时很多人表示不服。陆逊忍受屈辱,承担大任,成语“忍辱负重”说的就是陆逊。

公元221年,刘备亲自挂帅,几乎压上了全部家底儿,东下三峡,直奔东吴,历史上的夷陵之战正式上演。夷陵在今天的湖北宜昌一带。刘备的这场仗一上来打得挺顺,一直到了夷陵附近,发现了陆逊的主力。

接下来,陆逊坚守不出,他的策略已经想好了,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刘备沿途扎下了好几十个大营,绵延好几百里,刘备只想速战速决。可是无论刘备如何挑衅,大都督陆逊始终按兵不动。东吴这边都炸锅了,大家在背后嘟囔,说这打的叫什么仗啊?两军就这样一直对峙了大半年,一直耗到了第二年的闰六月,迎来了湖北大地的火炉时节,酷热难当,就连四川蜀地来的蜀军都扛不住了。刘备把水军转移到深山密林,屯兵修整。

陆逊一看,蜀军开始懈怠,又放弃了水陆并进的作战优势。陆逊的脑中闪过两个字——火攻。陆逊下令,每人带上一把茅草,乘夜突袭,顺风放火。山上满是草木,加上高温天气,大火一旦烧起来,就是请龙王降雨都救不了。结果,火烧连营,刘备的军队全线溃败。蜀军十几员大将被斩,40多个营寨被破,好几万士兵的尸体惨不忍睹。

刘备总算冲出火海,连夜逃出500多里,逃往白帝城,不久,一病不起。经此一战,蜀汉的国运急转直下,跌到冰点。彼时的刘备已经年过花甲,他带着年龄上的自信,根本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而且当时东吴那些人,包括那些元老级的名将,也都没人瞧得起陆逊。但是孙权瞧得起,孙权大胆放手,破格重用。所以说,孙权识才,陆逊有才,这是珠联璧合。

本报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联合报道 Z48

    版面导航
    ×

    先点击

    再“添加至主屏幕”

    往期 节目单 目录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