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大华电影院改造后成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
·栾郁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记得离我家比较近的电影院有3家,分别是东单北大街的大华影院、米市大街的红星影院和东长安街上的儿童影院。现在除了大华影院还在,其他两家已经不存在了。那时各电影院的格局大致都差不多,以我常去的大华电影院为例:门口是几扇对开的棕色镶玻璃的大门,大门上方的屋顶上竖着几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画着新近上映的电影宣传画,老远就能看见,极具吸引力。进了大门是一个大休息厅,四周摆满了椅子,墙角还设有饮水处,摆着盛凉白开的白搪瓷桶和消过毒的白瓷杯。休息室四周的墙上贴满了近期上映的电影海报,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报上方悬挂的赵丹、白杨、王心刚、王晓棠等演员的大幅照片,神采各异、风姿翩翩。
休息厅里还出售一种名为《电影介绍》的32开的小册子,每本5分钱,内容非常丰富,封面封底是彩色的电影剧照,里面有介绍新影片的电影故事,有导演和演员的简介,有拍摄花絮、电影插曲,还有电影拍摄的专业小知识等。过了休息厅就是电影放映厅,分楼上楼下两部分,一律是棕色的、略带弯曲的木板座椅,安装在一排排固定的铸铁架子上,椅背上前后两面都有白漆喷的排号和座号。我们小时候都觉得最好的座位是楼上一排1号,记得《小兵张嘎》那场电影我就是在楼上一排1号看的,那个兴奋劲儿几十年后还记得。
当时电影票的来源有几种,一是个人买票,二是学生交钱后学校集体购票,再就是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票。当时的票价很便宜,学生票一律一毛钱一张,寒暑假时是五分钱一张,成人票一般是两毛五分,位置好的票卖三毛钱,比较差的位置卖两毛钱,另外最新上映的影片也稍贵。当时大华影院已经很有名气,好多新影片都是先从大华开始上映,然后陆续在其他影院上映,我们当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八一厂拍摄的战斗片、长影厂拍摄的农村片和北影厂拍摄的生活片。
那时人们看电影的热情很高,几乎场场都座无虚席。人们一般很早就到场了,先到休息厅观看电影海报,欣赏明星大照片,然后购买《电影介绍》,坐在休息厅边喝水边翻看,直到响起第二遍铃声才入场。散场时的场面更是壮观,因为大华电影院紧挨着东单北大街的马路,所以散场时人流如潮,几乎覆盖了整条马路,人们摩肩擦踵,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刚看完的精采影片,这几乎成了当时的一景。
2022年6月,大华电影院改造后成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拥有歌剧厅、戏剧场、环形剧场等多个公共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