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第40期总第2054期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关闭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
第2054期·A01 新闻报道
《问苍茫》开播!三部大剧剧名都出自这首词
2023-12-14 10:52:04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谈词说史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当时大革命正蓬勃发展,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登橘子洲,面对湘江两岸壮阔秋景,联想到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写下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少年时代峥嵘岁月的回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表现出毛泽东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和指点江山、中流砥柱的伟人气概。

《恰同学少年》《中流击水》《问苍茫》3部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剧,剧名均出自这首词。

《问苍茫》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发出世纪之问;百年后,世纪之问的答案清晰地写在新时代的答卷上。

电视剧《问苍茫》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参加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在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早行者的思考,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从发展团员、党员到发动工人运动,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坚决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从发现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青年毛泽东的创业、成长、找路,是本剧要表达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该剧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三十而立之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超强执行力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新局面的过程,对当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剧的创作,是真实历史的还原与呈现,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带领观众重回那个激昂热血的年代;是东方美学与传统叙事的相交融汇,展现那个年代青年的青春气息、创造力、生命力,激励当代青年永葆“创”劲与“闯”劲。

《问苍茫》兼具东方美学和中国传统叙事风格,为讲好青年毛泽东的创业史,力邀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总编剧梁振华担任总编剧,携手曾执导《隐秘而伟大》的青年导演王伟组成班底,分别从大的历史脉络、主题思想性、表达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为该剧保驾护航;同时汇聚王仁君、嘉泽、宁理、白客、唐曾、吴幸键、张晓龙、魏大勋、焦俊艳、牛骏峰、郑业成、马少骅、宋佳等近百位演员,共同构筑厚重且鲜活的历史群像。

秉持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问苍茫》主创团队系统地组织了3次采风,先后走访了长沙、韶山、安源、广州、上海、武汉等地,查阅近百本权威史料书籍,与党史专家多次座谈。

拍摄阶段,全剧涉及的761个场景、近万套服装、5.4万件道具,重要的会议、主要人物出场的场景,重点的办公场所和居家环境,都按照历史照片进行了复制还原。

在对历史事件的表现形式、人物情感的具体情节上,《问苍茫》又做了大胆且符合历史情境的艺术加工,坚持历史真实叙事的同时,于细节中融入戏剧化的内容,实现人物塑造的升华,史与诗的双向奔赴。

《恰同学少年》剧照

《恰同学少年》获赞“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就是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学生时代的真实写照。在学生时代,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百年过去,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学生时代那种求知、立志、爱国的人生取向仍恒久弥新。

2007年3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3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该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以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恰同学少年》将历史题材用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并喜爱的青春偶像手法去演绎,从而精心打造了一部“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这种做法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首播后,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纷纷致电、写信、上网呼吁,要求央视重播该剧。此现象引起权威机构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撰文解读《恰同学少年》拍摄成功的意义所在,更进一步探讨其在主旋律作品创作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此外,该剧巧妙地选取了三湘大地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景观,如韶山冲、岳麓山、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等作为电视剧的摄制场景,展现了当地的独特魅力。该剧可以称得上影视作品中把地域景观和人文色彩结合得最紧密、发扬得最充分、宣传得最有效的作品之一。

总台出品《中流击水》诗意诠释“红船精神”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中的“中流击水”,意为到江心水深急流处,搏击惊涛骇浪,展现出了一种大格局、大气魄、大境界。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驶出南湖后,冲破急流险滩,在时代的激流中寻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航向,踏浪而行,“中流击水”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最形象的写照。

电视剧《中流击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于2021年5月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讲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8年井冈山胜利会师这10年间,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该剧以“中流击水”为剧名,以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为主线,以“红船精神”为内核,形象而深刻、精练而清晰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虽然讲的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中流击水》却以全新的视角与解读,做到了新意不断。譬如剧中在田地里踩水车的毛泽东与刘少奇分享踩水心得:两只脚一上一下,才能都用上力,让水哗哗流,这叫“运动得法”。几句简单的话,生动又深刻,通过劳动形象地解读了高深的理论,也展现了对话者的视野与格局。随后,毛泽东又用踩水车来解读两党合作:合作就像两个人踩水车,你代表陈独秀,我代表孙中山,要两个人一起发力,互相借力,彼此支撑,水就哗哗流。诸如此类的细节表现,不乏诗意的影像与大开大合的历史叙事相融合,使《中流击水》一经播出备受好评。

本报记者 韩平 C37

    版面导航
    ×

    先点击

    再“添加至主屏幕”

    往期 节目单 目录
    正在加载